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学生工作» 学生风采
暑期社会实践进行时|赓续垦荒精神,奋楫争当先锋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22-06-29

作为全国唯一以“共青团”命名的城市,共青城市是一张闪亮的名片。60多年来,几代共青人锻造并秉承“坚韧不拔、艰苦创业、崇尚科学、开拓奋进”的共青精神,一路披荆斩棘、接续奋斗,书写了不朽传奇。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寻红色信仰,筑时代新人”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在2022年6月29日前往江西省共青城市“共青精神”体验园进行学习参观,开展“赓续垦荒精神,奋争当先锋”实践活动。

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一行人在王葳老师的带领下进入体验园。当大家抬头看向“共青社”的门头时,不禁心生崇敬之情。看到这三个斑驳的大字,共青社与98名垦荒队员的艰苦岁月与光辉业绩立即在心中浮现。回顾历史,正是有约百余名青年志愿者响应党和团中央的号召来到鄱阳湖畔垦荒创业,用青春和汗水在这里的荒滩野岭开辟了一片新天地,铸就了“坚韧不拔、艰苦创业、崇尚科学、开拓奋进”共青精神。1955年10月18日,98个上海年轻人到达鄱阳湖畔、庐山南麓这片他们将为之奋斗的土地。没有房屋,先搭建茅棚;没有粮食,就开垦荒地。白天开荒,晚上燃起篝火,载歌载舞。欢乐的喧闹声打破了这里荒芜的寂静。40天后,当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胡耀邦同志专程前往看望,并在垦荒队临时搭建的茅棚前,用竹枝夹着卫生棉球为他们题写社名“共青社”。从那天起,这里的名字便是“共青”。当时,党中央刚决定把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胡耀邦同志的到来和题词给这些上海青年极大鼓舞。大家高呼“茅棚万岁”这时,胡耀邦同志严肃地说:“茅棚不能万岁,顶多只能三岁。希望你们把荒地变成良田,能在这里建起一个小上海。”从此,将荒地建成现代化城市,成为一代垦荒人共同的奋斗目标。

1957年,江西省德安县下放了一些机关干部到金湖乡创办垦殖场。根据实情,德安县委把“共青社”与金湖农场合并,取名为德安县国营共青综合垦殖场,总场设在金湖,“共青社”全体人员迁往该场。到1969年3月,德安县委作出决定,实行场社分家,将共青垦殖场的总部从金湖迁到如今的南湖。从此共青人就在南湖这块土地上重新建场,开始用自已的双手和血汗谱写发展经济的新篇章。2018年8月,为大力弘扬“共青精神”,共青城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将“共青精神”体验园项目落户金湖乡,以共青垦殖场旧址为核心,进行修缮改造提升,将其打造成为弘扬“共青精神”的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共青精神体验园坐落于江西省共青城市金湖乡邹家岭,占地约200亩,建成于2018年8月。

“欢迎大家来到共青精神体验园,共青精神体验园的遗址是咱们‘共青精神’的发源地……”在讲解员的解说与带领下,实践服务队员们徐步走进体验园区。在园内,实践服务队员们一一走过垦殖场旧址、垦荒创业图片展厅、民俗(农耕文化)博物馆和篝火广场,这里保存着当年的垦荒队员阅读毛泽东选集的珍贵手稿和农耕与副业的生产工具等。展厅二楼陈列室按照“坚韧不拔”“艰苦创业”“崇尚科学”“开拓奋进”四个主题布展,再现了老一辈“共青人”在金湖乡建立垦殖场,办机耕队、砖瓦厂、板鸭厂的创业历程。在共和国成立不久便成立的共青垦殖场可谓是和国家一同成长。以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问题导向与科学分析,共青垦殖人就是这样在艰苦的环境中树立起心中的明灯,从而更好地在他们那个艰苦又光辉的时代开拓奋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广大青年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承担着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艰巨任务,如何更好更快地成长成才,更是事关党和国家的发展大计。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寻红色信仰,筑时代新人”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走进垦荒年代,引导实践队员们感悟垦荒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把小我融入大我,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之花。作为新时代青年,要继承前人的不屈意志,扬当代青年正气风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不懈奋斗,赓续垦荒精神,奋争当先锋。



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版权所有 管理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八一大道461号 邮编:330006
电话:0791-86360556 传真:0791-86360556
E-mail:sbms@ncu.edu.cn luhaishan@nc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