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学科与科研» 实验室安全» 安全动态
实验室安全部分事故(2011-2020年)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22-10-09

1、时间:2010年12月19日下午

事件:黑龙江省某大学30名学生在动物医学学院实验室进行“羊活体解剖学实验”时,27名学生,1名老师被感染布鲁氏菌。布鲁氏菌属乙类传染病,人畜共患,潜伏期7-60天,发病后三个月为急性期,主要由患病牲畜传染给人,表现发热,关节肌肉痛,乏力多汗等临床症状。

事件原因:(1)实验室在购买山羊时没有经过动物防疫部门的检疫;(2)实验室本可以做检疫,但是也没检疫;(3)实验操作时,本应严格穿戴实验服、口罩、手套,但是老师要求不严格,以至于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经验教训:实验所使用的动物须严格执行许可证制度,严控实验动物质量,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晰。实验过程中学生须严格遵守操作章程,进行有准备的实验。

2、时间:2011年4月13日凌晨

事件:美国某大学天文物理学专业大四女生米歇尔在进行实验时死亡。

事件原因:米歇尔违反实验室安全规定,晚上独自一人在位于实验楼地下室的机械间操作车床,长发被车床绞缠,最终导致“颈部受压迫窒息身亡”。

3、时间:2011年9月14日

事件:美国某大学实验室的一名女性研究人员因为实验室里一种用于研究的细菌而发生皮肤感染,导致住院。该大学官方称,引起这次感染事件的是一种名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的细菌,这种细菌可通食物传播,引起食物中毒。当时该研究人员身上有开放性伤口,学校仍在进一步调查感染是否源于实验室。值得注意的是,两年前在同一实验区域,另一位研究人员因为感染了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pestis)中的一种弱致病菌而死亡。

4、时间:2011年10月10日

事件:湖南省某大学化学化工实验室,因药物储柜内的三氯氧磷、氰乙酸乙酯等化学试剂存放不当遇水自燃,引起火灾。整个四层楼内全部烧为灰烬,实验室的电脑和资料全部烧毁,最后导致火灾面积近790平方米,直接财产损失42.97万元。

事件原因:实验室西侧操作台有漏水现象,未将遇水自燃试剂放置在符合安全条件的储存场所,对遇湿易燃物品管理不严。

经验教训:(1)遇湿易燃物品其共性是遇水反应,放出可燃性气体,易发生爆炸,有以下几类物质:活泼金属如钾、钠、锂等及其氢化物;碳的金属化合物,如碳化钙(电石)、碳化铝等;磷化物,如磷化钙等。

5、时间:2011年10月10日中午12点40分左右

事件:湖南长沙市的某大学的化学化工学院理学楼四楼(学生实验室)发生火灾,且实验室里拥有大量的易燃易爆物品。据目击者称事发时是午饭时间,最后一名学生做完实验离开后不久就着火了,可能是这名学生离开时忘记关掉实验设备,导致着火。

6、时间:2012年2月16日

事件:国内某高校化学楼6楼的一间实验室发生甲醛泄漏事故,甲醛是从一个容量为两三升的反应釜里泄漏出来的,甲醛是实验的合成物质,保存在反应釜中。校方了解后得知,当时一名老师正在这间实验室做实验,但中途出去了两三分钟,就在这段时间内,发生了甲醛泄漏事故。

7、时间:2013年4月16日

事件:上海某大学一名博士生预科黄某因中毒导致多器官衰竭,最终死亡。

事件原因:室友矛盾,林某在饮水机中投入N-二甲基亚硝胺,引起中毒。

经验教训:(1)应规范剧毒物品管理,严格入库验收、出库核对、及时登记领用人、品名与剂量等内容;(2)严格执行“五双”制度管理办法,并安装监控设备。

8、时间:2013年4月30日上午9点左右

事件:江苏省某大学校内一废弃实验室拆迁施工发生意外爆炸,现场施工的4名工人有2名重伤,2名轻伤,其中1名重伤人员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爆炸周边方圆几公里内的居民感受到了明显震感,甚至有几户居民家中的玻璃门被震碎。

事件原因:学校为了迎接校庆,到处都在施工,因为赶工期而忽略了安全隐患,减少了相关程序。爆炸疑因拆迁引爆炸药仓库。

经验教训:(1)实验室内外单位施工需要严格执行相关程序,并严格把控作业过程。(2)危险品存放处需设置明显安全标识,以防他人不知情,引发危险。

9、时间:2015年4月5日10时左右

事件:刘某到江苏省某大学化工学院A315实验室做实验,10时30分左右,向某来到A315实验室,在刘某南边的实验台做甲烷混合气体(甲烷2%)催化剂活性实验。11时40分左右,宋某也来到了A315实验室,在靠南边窗口位置的桌子上网找资料。这时,向某的实验做完,坐到宋某斜对面整理资料。12时30分左右,汪某和江某来到A315实验室,他们两人到向某做实验的实验台开始做甲烷混合气体(4月3日自制甲烷混合气体)燃烧实验。12时40分左右,一声尖锐的响声之后,甲烷混合气体实验气瓶突然发生爆炸,造成向某、宋某、刘某三名轻伤,汪某、江某二名重伤,之后汪某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事件原因:发生事故的实验室为化工学院科研工作室,一名教授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操作不慎引起瓦斯爆炸。

经验教训:(1)要充分了解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易燃易爆气体、药品的特性以及爆炸界限;(2)在进行易燃易爆气体、化学品的操作前应仔细阅读安全操作手册。

10、时间:2015年12月18日

事件:北京市某大学化学系实验室发生一起爆炸事故,事故造成一名正在做实验的孟姓博士后当场死亡。此次爆炸系是实验室内一个氢气钢瓶底部爆炸,爆炸点距离孟姓博士后的操作台2-3米处,火灾发生后,楼内师生及时组织撤离,周围人员得以有效疏散。

事件原因:事发实验室储存的危险化学品叔丁基锂燃烧发生火灾,引起存放在实验室的氢气气瓶在火灾中发生爆炸。违规存放危险化学品,违规使用易燃、易爆压力气瓶。

经验教训:(1)强化师生大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安全理念,坚决杜绝违规开展实验、冒险作业;(2)严格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要管到位,管到实验的每个细节。

11、时间:2016年9月21日

事件:上海市某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一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两名学生受重伤。

事件原因:实验爆炸致化学试剂(高锰酸钾等)灼伤头面部和眼睛。

经验教训:做实验前一定要了解实验原理,明确实验风险,做好稳妥的实验室防护措施。

12、时间:2018年12月26日

事件:北京市某大学2号楼实验室内学生进行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科研试验时发生爆炸。

事件原因:使用搅拌机对镁粉和磷酸搅拌、反应过程中,料斗内产生的氢气被搅拌机转轴处金属摩擦、碰撞产生的火花点燃爆炸,继而引发镁粉粉尘云爆炸。爆炸引起周边镁粉和其他可燃物燃烧,造成现场3名学生烧死。

经验教训:(1)全方位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实现分级分类管理,加大实验室基础建设投入;明确各实验室开展试验的范围、人员及审批权限,严格落实实验室使用登记相关制度。(2)全过程强化科研项目安全管理,健全学校科研项目安全管理各项措施,建立完备的科研项目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对科研项目涉及的安全内容进行实质性审核;对科研项目试验所需的危险化学品、仪器器材和试验场地进行备案审查,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3)全覆盖管控危险化学品,建立集中统一的危险化学品全过程管理平台,加强对危险化学品购买、运输、储存、使用管理;严肃查处违规储存危险化学品的行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

13、时间:2019年2月27日凌晨0时42分

事件:江苏省某大学教学楼内一实验室发生火灾,学校报警后119、110迅速到场。因为火势蔓延迅速,整栋大楼几乎都浓烟滚滚,9辆消防车、43名消防员到达现场,用水枪喷射明火并且降温,1时30分火灾被扑灭。教学楼外墙面被熏黑,窗户破碎,警方及学校保卫处部门封闭现场。火灾烧毁3楼热处理实验室内办公物品,并通过外延通风管道引燃5楼顶风机及杂物。当时没有人在大楼里,没有人员受伤。

事件原因:火灾系实验室夜间未关闭电源,导致电路火灾。

经验教训:(1)各实验室责任人应将加强实验人员安全意识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2)实验时应按照规范进行实验操作,严禁独自一人在实验室做实验,更不得在实验进行中途离开实验室;(3)实验人员实验前应做好预习准备工作,了解实验所涉及试剂的理化性质,熟悉仪器设备的性能及操作规程,做好安全防范工作;(4)进入实验室要做好必要的个人防护,特别注意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辐射、生物危害、特种设备、机械传动、高温高压等对人体的伤害;(5)实验时涉及有毒、易燃易爆、易产生严重异味或易污染环境的操作应在专用设备内进行,注意水、电、气的使用安全;(6)实验结束后,最后一个离开实验室的人员必须检查并关闭整个实验室的水、电、气、门窗。



南昌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 版权所有 管理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八一大道461号 邮编:330006
电话:0791-86360556 传真:0791-86360556
E-mail:sbms@ncu.edu.cn luhaishan@nc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