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示
2.大事记
1921年
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成立之初就设有生理、病理、病理解剖等基础医学课程。1934年
学校更名为江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之后,教务处于1934年设基本(基础)系和临床系,下设13个学科,16门基础课程。1949年
江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将课程设置分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重点课程为解剖学、生理学、生理生化学、病理学、 药理学、细菌学。1952年
江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升格为江西省医学院后,学校调整教学运行机构,学习苏联的教学建制,成立了基础学系组织, 共有解剖(包括组织、胚胎、生物)、病理、微生物(包括寄生虫)、生物化学(包括普通化学、物理)、生理、药理六个学系。1953年
学校1953年更名为江西医学院,又增加了寄生虫学系。1954年
经上级批准调整了组织机构,将基础各学系改为教研室。1958年
江西医学院与第八军医学校合并后不久即成立了基础部管理基础各教研室。1965年
生物化学专业开始招收研究生,办学层次进入新阶段。1987年
基础部黄长文教授等人与日本九州大学医学部石吉洋一教授等人共同合作进行“有棘颚口线虫”的研究,是江西医学院与国外大学合作的第一个科研项目。2005年
江西医学院与南昌大学实质性融合后,基础部更名为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
3.详述
百年南大,巍巍学府。1921年,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际,何焕奎等人创立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成为南昌大学最早和最重要的的办学源头之一。
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成立当年,首届招收了32名医科专业学生,基础医学教育便与之相伴相生。1934年,学校分教务、事务、训育、业务四处,教务方面分基础、临床二系。基础系下设13个学科,每个学科各设主任1人。1952年元旦,江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升格为江西省医学院后,调整了教学行政机构,参照苏联教学建制,将学系改为教研组,基础课相关教研组直属基础医学部管理。1958年,江西医学院与第八军医学校合并后,于1959年10月正式成立基础医学部党总支,1960年医学院党委又决定教务处与基础医学部、医疗系合署办公。1961年12月医学院将基础医学部与教务处分开办公,成立基础部部务委员会。1966年,江西医学院与江西中医学院合并成立江西医科大学,并迁到吉安市郊区青原山区办学,教学组织机构遭到极大破坏。1972年4月学校迁回南昌原址,在整理和修建校舍的同时,首先恢复了基础医学部和临床医学部。基础医学部先后成立药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生物学、组织胚胎学、人体解剖学、数理学、化学、外文、体育14个教研组。1984年2月17日和1986年4月16日江西省机构编制委员会两次行文批复江西医学院处级教学机构中均有基础医学部设置。1989年5月12日省卫生厅《关于江西医学院教学、业务机构设置的批复》(〔89〕卫函人字第57号文)中也设置了基础医学部,此后历次机构调整改革,学校均包含基础医学部设置。2005年,江西医学院和南昌大学合并,原属基础医学部的外文、数学、物理、化学和药理学教研室归并到新南昌大学的相关院系,基础医学部改名为基础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