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师资队伍» 教研室» 医学微生物教研室
医学微生物学教研室介绍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22-09-22


c6f5d14e6f58438b8e64081b63c39d4d.jpg



一、教研室概况

医学微生物学教研室创建于1952年,曾于1972~1977年和2003~2006年与寄生虫学教研室合并为病原生物学教研室,2006年基础医学院成立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系后又分开为单独的两个教研室。医学微生物学教研室主要从事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及科研工作。医学微生物学教研室所承担的课程是专业教育课程的专业类平台课。

医学微生物学教研室1979年开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和研究生的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工作,1986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医学院较早获得硕士培养资格的教研室。

医学微生物学教研室现目前有教师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7人,讲师1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5人,硕士学位4人。目前教研室具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67%的教师有出国学习的经历和培训。

学科多人担任江西省微生物学会的理事和常务理事、国家规划教材以及期刊杂志的编委等学术兼职。

二、教育教学情况

医学微生物学教研室目前承担了《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医院感染》、《病原与宿主防御系统》、《Medical Microbiology》四门本科专业教育课程的专业类平台课程以及一门《现代微生物学》研究生课程,其中《医学微生物学》为江西省省级精品课程,《Medical Microbiology》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研室主编《医学微生物学》国家级教材1部以及参编国家级教材《病原生物学》1部,其中《医学微生物学》教材在省内医学高校被广泛使用。教研室每年承担的本科专业包括:临床、麻醉、口腔、眼科、影像、预防、检验技术、护理以及药学,同时还承担2个实验班:卓越临床医师班以及临床创新实验班的教学工作,教研室每位教师每年完成约450~600教学学时。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目前已经培养博士1名、硕士研究生100多人,曾获省优秀硕士论文等奖项。毕业研究生去向广泛,主要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院以及与医疗、制药、生物技术相关的企业、公司等。

三、科学研究

目前生理学学科已形成了四个稳定的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完成了国家自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计生委、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等研究课题7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获得国家教委、国家计生委、省政府、卫生部等科技进步奖60余项。

目前,医学微生物学学科已形成了病毒学、真菌学、细菌学及免疫学四个全覆盖的研究方向。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省部级各类课题共20余项,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项目等各类人才项目3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超100篇,其中SCI论文超60篇,不乏PLoS Pathogens、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等高水平杂志。

研究方向简介

教研室由黄孝天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从90年代初期即开展了包括柯萨奇病毒、白色念珠菌在内的人类重要病原体致病机制与防控措施得研究。刘金辉教授课题组进行了肝炎病毒分子生物以及流行病学的研究。教研室其他课题组分别进行了CD38分子作用机制、肠道病毒EV71分子致病机制、细菌耐药机制以及真菌致病核耐药机制的研究。

1、病毒学研究

⑴柯萨奇病毒B组3型导致急性心肌炎和胰腺炎的分子机制:通过体内和体外模型从病毒和宿主两个角度阐明柯萨奇病毒B组3型导致疾病的分子、免疫以及病理机制。

⑵乙型肝炎病毒免疫逃避株基因分子特征分析:对即将分娩孕妇感染的HBV基因分析发现存在学术界普遍认为有致癌风险的C基因的突变位点和有缺失片段出现的C基因,这些突变的HBV可能对出生的婴幼儿的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在儿童发现HBVS基因变异株,对如何进一步预防HBV感染,最终消灭HBV感染有重要意义。

⑶肠道病毒EV71 3C蛋白酶致病机制研究:探索了EV71 3C 蛋白酶的结构和功能,特别是抑制宿主天然免疫的机制研究,以及以3C 蛋白酶为靶点的药物研究。

2、细菌学研究

⑴细菌外膜囊泡疫苗与递呈策略:以细菌外膜囊泡为抓手,通过基因工程手段,研发新一代基于外膜囊泡的新颖疫苗并基于外膜囊泡开展高效疫苗递呈载体研发。

⑵重要感染性疾病治疗策略研究:以益生菌或感染性疾病发生发展关键靶点为基础,研发新一代感染性疾病治疗策略。

⑶淋球菌耐药机制和流行病学分型以及肺炎链球菌的毒力基因分子特征分析的研究:对江西地区分离的淋球菌菌株系统进行了耐药性和流行病学分型研究,总结了本地区临床主要流行耐药株以及耐药现状。对儿童感染侵袭性肺炎的病原菌-肺炎链球菌的毒力基因进行了分子特征分析,发现有些基因变异率高,有些毒力基因变异率低。有些含有信号肽可以引导目的蛋白分泌出胞外起致病作用,有些无前导肽序列,致使目的蛋白不能分泌,只存在于细胞膜上发挥作用。

3、真菌学方面

⑴白色念珠菌致病与耐药机制:探究白色念珠菌相关功能蛋白与基因参与宿主感染的分子调控功能,并通过基因敲除与过表达系统确证白色念珠菌引发感染与耐药的分子机制。

⑵烟曲霉菌的免疫机制:对烟曲霉菌的天然免疫信号通路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NOD1,NOD2, TLR2,TLR4,TLR3都可以介导烟曲霉菌感染导致的天然免疫的激活,对于预防治疗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感染侵袭性烟曲霉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免疫学方面

CD38分子的免疫作用及其在感染中作用机制:探讨CD38分子的在免疫以及抗感染方面的功能,并通过基因敲除验证CD38的功能以及抗感染核抑制炎症反应的机制。



南昌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 版权所有 管理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八一大道461号 邮编:330006
电话:0791-86360556 传真:0791-86360556
E-mail:sbms@ncu.edu.cn luhaishan@ncu.edu.cn